
洗欲垢淨 息心達本
「財神」與「敗壞」是一對相隨的姐妹,這是上人今日晨語開示中的譬喻,提醒我們成、住、壞、空會隨著時間自然過渡。追求財富欲望之後,人心不調,欲垢堆積,天災人禍,反撲人間。
上人接著舉敍利亞為今例,2011年敍利亞爆發內戰後,有400萬敍利亞人逃往國外,國內也有將近800萬人流離失所。能逃往國外的,許多是敍利亞的菁英份子,教授、醫師、會計師、律師等等,他們在國內生活優裕,逃至約旦,土耳其,黎巴嫩等國後,失去了身份,職業,流離失所,無所依靠。慈濟基金會與志工在約旦、土耳其協助敍利亞難民安頓生活,援助醫療,也設立滿納海慈濟學校,為孩子們提供基礎及人文教育。滿納海學校的校長,祖麻教授,曾經敍述他親眼目睹親人被屠,國土橫屍的慘狀,對於來到異國他鄉,還能有機會從事教育工作,拉拔敍利亞的孩子長大,感覺彷如重生。
這些敍利亞孩子心中都有夢想,有些想當醫生,有些長大後想當老師,飛行員,他們純真的臉龐,仍然充滿希望。慈濟大學也與土耳其大學簽訂MOU,希望能共同教育這些敍利亞學生,幫助他們達成理想。
去年新冠疫情爆發,慈濟大學國際長蕭心怡帶領著國際處同仁,召集慈大學生組成了線上伴讀團,陪伴滿納海學校的學生持續學習。這些孩子經過戰爭逃難,多少有些創傷後症狀,剛開始時躲在鏡頭之後,不敢與陌生的大哥大姐姐們見面,但漸漸地,他們能夠打開心房,快樂地在線上學習中文。慈大的同學們在陪伴的過程中,也有了見苦知福的覺悟,大小相伴,是珍貴的人情。
有一回,我去看他們上課,一位清秀的小女孩告訴我她好喜歡中文,也練習書法,她愛中文字的美麗形象麗。於是我請同仁們寄了一枝墨水毛筆給這位小女孩,我在她大大的眼睛裡看到盼望,期許她能用自己的願力寫出有意義的人生。
信解品譬喻中窮子對於自己雖入富宅工作多年,仍不具信心,「不捨小志」,「大機未發」,不明白自己對所處的家也有一份責任。佛父無奈,只好繼續磨錬他,「二十年中常令除糞」。在台灣的學者們很幸福,能夠安心地工作、求學、研究。我們立足花蓮,放眼世界,不能獨善己身,更要以天下為己任,相信自己的能力「堪任」,走出研究室,關心苦難蒼生,不只照顧自己的家人,教育自己的學生,進一步發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,將專業奉獻的範圍擴大,方能成就更有意義的人生。
學佛與學術研究,都在追求人生真義。博學廣聞,進而入群服務,看遍人生苦難,在人群中造福,才能覺悟福禍相隨的實相,漸漸洗欲垢淨,心歸無為,息心達本。
-校長 劉怡均(明泓)恭敬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