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習圓滿 戒定慧 -2021年7月02日 靈山會上●品書法喜分享

知識者師友之稱
又聞名曰知
見面曰識
知 以解了為義
識 以明解為義

評分:5 分,滿分為 5。

從尊者行儀與特性代表,從大乘與小乘,看個人的根機以及因緣來學習。以上尊者為大阿羅漢,提到有學和無學的部分,我們現在屬於屬於有學;佛陀菩薩為無學。有學的話要回到戒定慧,個人覺得三無漏學真的很不容易,研究學生在疫情前後採用遠距課程的表現,網課也就是遠距教學的成果,老師都有驚訝,實體課程不錯的學生,反而回到家遠距教學就退步,是否是在家就自主性的影響上來,表現因而不理想?

評分:5 分,滿分為 5。

上人有提到,身為載道器,面對人間,個人部分的提到這個(欲),
覺得自己可以好好修行。但是到底要不要面對人間,到底要不要面對人?
看到校長的每日筆記很精進,細細的閱讀文章真的覺得,例如提到學生很認真,很願意去實驗,但是有時不太理解理論與連結的部分,
這也許就是來到這邊可以學習到的。
上人鼓勵我們要面對人群,要在人群裏面學習,當然就不只是唸書,還要去做實證,論證就很不容易就很容易起煩惱心。
我就在思考很多的師兄師姊都很願意承擔,但我就好奇的是,承擔的當下是否會起煩惱心,我覺得是很重要的議題。

評分:5 分,滿分為 5。

芸芸眾生會有欲念和個人習氣,戒與得的概念。要如何持戒,提到了怒的概念,譬如有時候講了很多次學生還是不清楚,我現在覺得心情可以先降下來,問說甚麼可以幫助你,而不是馬上指責學生。當然這當中心裏還是會有怒,覺得學生可以多加仔細思考步驟細節是可以克服,但學生若不思考丟回來給我,真的要如何去降伏不容易。
得要怎麼降伏煩惱,就必須要反求諸己,一念心起的煩與惱,如何解離很不容易。例如最近科技部計畫有的人有拿到有的沒有,有時科技部預算被刪減,那經費不足怎麼辦,我就想說誠正信實只要夠用就好了,專題計畫如何好好地落實才是重要。
有的研究會受到疫情影響,因為必須臨床合作,學生也會很焦慮,這也要起智慧心,就是再回到基礎研究來努力,降伏慾念與調息個人習氣。
有學的部分,戒定慧, 上人說要多用心來學習。學習未滿,因為有有學,真正如實去證阿羅漢果,我覺得是無學的大境界。四眾弟子,戒定慧是很重要的法門,戒就是防非止惡。
智慧明瞭,我覺得現在參加品書會,與大家相互分享,不敢說自己有增加多少慧,但是在慧的部分自己覺得有一點的感受了。
班上慈誠懿德每日與我分享靜思語,最近我與慈誠懿德聯繫,發現很多都去送防疫餐,讓我很驚異的是疫情當中慈誠懿德還是不畏疫情的付出,慧就是體會慈誠懿德很用心再做很多事情,三無漏學的典範角色。

評分:5 分,滿分為 5。

上人說:戒定慧的功夫;如果通達、了徹了,自然世間與事無爭、與人無爭、與世無爭,一切的煩惱都放下了,這樣到這個時候就是「無學」。最近疫苗的事情,慈濟在成就事情就是這樣讓我感覺。

以見修所作未辦,研真斷惑為有學;以智斷修證皆完,真窮惑盡為無學。我們應該往三無漏學的境界來努力,藉由讀書會升起智慧,靠智慧來演練斷一切煩惱。無明與煩惱會傷到慧命,當無明起立刻能轉惑去習氣,轉換心境再繼續。
一聞千悟,也許就能從自利利他行菩薩道,心不動搖也不退轉,斷無明煩惱。 -物理治療學系 楊志鴻老師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