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信解品-垢衣度小機》
上人花了好幾日談長者如何費盡心思,用盡方法,接引窮子,為了去除其心防,甚至「脫下瓔珞,細軟上服,嚴飾之具,更著上麤弊垢膩之衣,塵土坌身,右手持除糞之器,狀有所畏。」,如此順應十窮子根器,接近教化。這樣的放下身段,隨順誘引,是教育真實義。
我的母親是中學老師,今晨想起,那個年代國中還有「放牛班」,從名稱上就得知是一群因為成績不佳,行為不檢被放棄的學生。「放牛班」的導師人人避之唯恐不及,但母親年年自願帶「放牛班」。
我國中時就讀母親任教的學校,不太明白母親為何願意去和那些粗魯又髒兮兮的孩子「和」在一起。一大早,母親幫我做了早點後,還會買很多早點帶到班上和同學們一起用; 打掃時間,母親會拿起掃帚畚箕和他們一起清掃。母親對這些後段班的學生,要求也是嚴格的,書沒背好,功課不做,也一定叫到走廊上罰站,打打手心。放假時,會請這些孩子們到家裡用餐,隨他們彈我的鋼琴,翻看我和弟弟的課外書。這樣的身教、言教持續著直到母親退休。
國中時的我,雖然不討厭那些孩子,但也不太能融入他們。放學時看到一群同校「放牛班」的同學們坐在家裡或是和母親泡茶聊天 ,或是寫功課,我只能點點頭,躲進房間讀書、戴上耳機聽音樂。偶爾媽媽提醒我,可以和他們「聊聊天」,親切點,所以一回我進門時就先向大家微笑,想了想,從書包裡拿出一捲“ABBA“的卡匣,問:「要不要聽ABBA?很好聽喔–」。頓時,空氣凝結,直到一位胖胖的男生嗆我:「我才不聽什麼ABBA啦,我最怕我阿爸了。」眾人一陣爆笑,不住點頭,我只好訕訕地回房去,把自己關起來。
這群學生畢業前,母親會到處進入店家拜訪或打電話,幫不能繼續升學的孩子找工作,特別都選一些技術性的店家,譬如餐廳,木工,印刷行等等,希望老闆能教他們一技之長。如今在老家附近用餐或散步,都會遇到母親教過的學生,多半事業有成,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。他們見到老師,都提起當年到家裡吃飯、泡茶、聊天的回憶,感恩母親的陪伴與提攜。
直到現在,深自反省懺悔,上人以佛法度小機之我,然而,垢衣以度學生我還是做得不夠好,要能向上人和母親學習,深入人群,慈悲理解,才能化育更多的學生。若無廣學,也不萬行,更不堪忍,慧命無增,生死輪迴將為必然之因果。
-校長 劉怡均 恭敬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