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自懷寶藏 珍視精進
人生自何而來?如何成就?往何而去?這是最基本的思考,生而為人的價值必須珍視。
生而為人,皆為佛子,卻自我放逐,流離放蕩於貧里,殊為可惜,我們與佛法的距離也是如此。去貧里而入堂皇佛家,必須常持慚愧心,慚愧於懈怠,慚愧於無法恆持,慚愧於道心不堅。
心田必須保養,先翻土,佈善種子,灌溉施肥。上人用百喻經中四人枱椅,坐椅上八腳播種的故事䛐喻,提醒弟子們修行要依照導師所教的方法,不可自作聰明,必定守戒定慧,勿犯大錯。常常自省,是否分秒不空過,不要自入糞坑,浪費生命。今生不自珍視甘為貧窮子,散漫、懈怠,墯落,枉來一遭。
修行除照顧自心,更要入群服務行菩薩道。人間的路要鋪平,才能行菩薩道。人心合和,須以真誠展現虔誠,與人會合,即時投入,拔除人間苦難,但不受污染。
貧窮子的故事,是須菩堤自喻學佛的過程。佛如長者不忍心,眾生如浪蕩子,唯有菩薩及法,才能喚回窮子再入佛門,這是大慈悲的佛陀所施的大法。
修行是為了除苦,一切苦的來源,來自攀緣,以心緣境而造業,故有人專注自修,避免攀緣,以為如此即可離苦。殊不知人生的苦來自累世所種的因,若今生今世只是不攀緣,而不結善緣,果報早晚顯現。是故利他才能自利,度人也是自度。
小乘的心量窄,大乘的心量寛,自修而入群才能不受境轉,心佛、眾生三無差別,外在的垃圾易清,內心的垃圾難除,以佛法入世,才能成就有意義的人生。
二乘弟子,不好樂之心,不願入人群,人看你不高興,你看人不可愛,就無福德莊嚴相。常常面對著不受教的學生,不同志的同事,我也時時失去道心,起念退轉,想著顧好自己即可,別再苦口婆心,花費力氣了。但是,如果學生成績不佳,同事心無大志,大學無法開展,那麼自己即使學術上努力,也無法集眾學者之力促進社會的良善,人生也不會有光彩。
故人人都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,願意付出,使自己成為人間的貴人,以志業為道場,真誠結緣,相互付出,共同成就教育大業,即生命的意義。
自應時時檢討懺悔,殷勤精進,發揮良能,成就有意義的人生。
-校長 劉怡均 恭敬筆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