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心有愛最美姿,儀態表達攝人心,
累世修持好習慣,付出無求心自在。
功能 vs 良能
有一次我帶一位美國的慈濟志工回到精舍去種福田,一天下來,她覺得精舍的工作是在用人去機械化。手套都已經髒了,為什麼還要重複使用?小小簡單的工作為什麼需要這麼多人?其實啊,精舍有工作,才能讓大家都能發揮自己的良能,慈濟讓每一個人都有事做, 讓人人都能走出來 。這些志工菩薩一開始不一定都會做這些事情,但是他們願意來學,願意來做 。
一般人看到的只有功能,是做事情的效率,但是在慈濟,我們嚮往的是大家一起共同來成就。舉例來說,我們每一次從美國回來參加營隊,下雨的時候,志工們都會雨傘接龍,這其實就是良能,是志工們的愛心,是大家匯聚起來的愛心,讓每一個走在雨傘下都能感受到溫暖。 -何淑蓉懿德媽媽



凡夫被業力纏繞,其實是我們自己放不下,主要還是我們的心。如果沒有得失的心,就不會有執著的念。煩惱的起源就是漏,漏失佛法,沒有好好地留在內心,行在人群,使每天所聽的法都漏失了。消滅一個煩惱,便能增得一分智慧。徹底消滅煩惱其實很難,但是我們可以用轉念的方式,用心態轉變去化解和面對煩惱。修行不是為別人修行,精進不是為別人精進,而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身心。我們是為自己修行,我們的心如果跟著外界去跑,就定不下心,自己有煩惱心就很難斷煩惱。所以,轉念斷除煩惱的因,就不再有業力纏繞的果。 -何淑蓉懿德媽媽回應同學的分享
佛法高深又普遍,我們要相信佛法,然後奉行教戒,在生活中身體力行。依教奉行,就必須守戒,以戒為制度,將心志守持好,就能掘除煩惱,轉成菩提。法聽不懂沒關係,但是要用心,如果有疲倦心就會抗拒。凡夫很常會因為無名煩惱而蒙蔽,所以我們要見苦知福。看看現在光是疫情就可以造成社會的慌亂,我們看到成住壞空,人生無常,但是有真的法入心嗎?有警覺嗎?若有,去除了一分煩惱,就能成就一分菩提,在日常生活中實行,多一分體會,長一分菩提,這就是慧命。 -李星瑩同學
在這一朵花中學習到了不少佛法的知識,組內也是用較淺顯易懂的方式來互動,在品書會內學習到的知識也會用在生活中,也可讓自己用更具佛性的方式來解決現在所遇到的問題,也不會像之前一樣那麼的衝動,只想著要快點做完事情。 -楊宥慈同學

法華道理就是生活中的精神支持
我們的習氣很容易會受到外面環境影響,雖然有聞法,但是也很容易忘記。爸爸媽媽都年長了,近期,我接到家裡的電話,知道媽媽跌倒了。雖然當下有哭,但是因為有上人的法,所以才能用智慧去化解問題,很快就把心安定下來,規劃和安排媽媽後續醫療上的安排。我們凡夫很容易生活在習氣裡,如果不是在解決問題,那就是在生起煩惱,所以在修行聞法中,佛法給我們解決問題的力量,讓法一點一點融入在生活中,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精神支柱。
5月26日當天晚上收到慈師父捨報的訊息,滿腦子都是在精舍福田時,慈師父關心「有沒有去用餐?」如常的關心。不論是FB或LINE傳來的緬懷影片,見一次淚流一次,不僅僅是懷念,更多是感動,感動慈濟第一代弟子如何遵從上人法脈的引領,落實法脈及法入心、法入行的感動。-吳淑娟老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