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所共得清淨 自動力謂之「能」 被感受謂之「所」
–信解品第四
「能」渡化者是菩薩(老師),所感受者是眾(學)生。因之教化眾生,謂之成就眾生。
「能」者若自覺不能,即生懈怠,心不喜樂。
故發心如初,恆持誓願,成就眾生,是自莊嚴之法。
每一天處理校務或是帶領學生進行研究,有時都會碰到困難。
但是,上人就是模範(Role Model)。 上人可以做任何事情,下定決心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。我們要思考為什麼 上人都可以做到呢?
上人的法門,「無我 」,「 無我 」 就可以讓人信任,打破人我的界線,這是我現在練習的。
我試著在各種場合分享願景,這是要感恩所有系所主任老師同仁同學。
每一件事情包括研究、發表等各方面都是增加,我想要與每個人說感恩,是每位部門領導者都很幸福都很用心的溝通。
各方面成長來自OKR(目標管理法)的設定及成果檢視,這對每個人是很有意義的,論文成長或是科技部計畫申請案成長等,每個里程碑都必須要設定。
我覺得在路途中要鼓勵每個人,鼓勵快到了某個階段的夥伴請繼續努力,請再走個一段路吧,我們就會看到某個里程碑,每一階段的期待這就是化城。
為什麼學校要努力去追求世界排名?因為這可能是家長與學生非常注意的指標或參考,而對我們也可以是一個試煉!而不是只是單純為了排名,只要每一件事情每個領域都做好,研究教學行政服務各領域都做好,自然就會有累績出成果。
每項政策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,會有一些建議聲音出來,但我覺得每個人都是學校的一份子,分別心會產生對立,就必須要打破人我的界線。
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與話語負責,我願意誠心的面對,這就是一種教育的法門。
在校務中我可以試煉我對於佛法的了解,「能所共得清淨」,「能」就是能力,就是自動自發地去做,我會覺得做得到就想辦法去做,鼓勵每個人去挑戰。
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,而領導者就要試著激發每個夥伴的能力,要帶著夥伴一起登山。
但有能力卻沒有自動力的或是自我設限的也會有,而我最感謝的是願意去做的人。
對的事情,做就對了!
上人給予的方向,我們就是去做就對了,這是一個共同的目標。
「自動力為之能,被感受為之所」
當妳展現誠心,這就是「所」,成就是每個人一起做的,感恩每個人。
經文裡面說,「能渡化者是菩薩」,老師能渡化學生;而老師有時也是被渡化者,教化的互相就是成就眾生。
試著站在每個人的立場去想去溝通,這樣才能一起成就。
自覺不能久了,就很容易懈怠。真的很努力的時候,累的可能是身體或是心理,但是成就就是這樣磨練過來的,跟著大家一起努力往前,心就會歡喜。
發心立願,不要忘記初發心。
恆持誓願、恆持剎那
這是 上人給我們的模範
拔苦救貧的初心,竹筒歲月日存五毛錢到四大志業八大法印,成就眾生。
我們現在就在慈濟大學,我們試著讓每個單位課程學習都更好,讓學校更好!
在這攀登的過程中其實清淨也莊嚴了自己。


